重庆环保管家网
——重庆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平台

北碚营商环境改善 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北碚营商环境改善 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2017年11月初,市委主要领导在北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作出“三个率先、一个努力”的重要指示,即北碚要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率先研究政策、率先搞好服务、率先实现新的增长,努力培育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家。

2018年,北碚被确立为重庆市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今年,是北碚被确立为全市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后的第三个年头。肩负改革创新重任,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探索路径,这一年,北碚又取得了哪些新进展?为此,我们选择了政务服务、政策体系、融资、大数据智能化和政商关系等几个观察角度,带你管窥一豹。

企业踏出厂门就能找到政府服务代办点

行政审批时限压缩率81.09%,全流程网上办率72.25%

企业找政府办事,一定要去相关部门的办事大厅或者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吗?

在北碚,可没有这个必要。在你家门口,或许就有相关事务的代办点。

目前,北碚区已经建成一个“三级四务”的政务服务网络。所谓“三级”,即街镇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园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天生创业创新街、商圈办,邮局、部分银行、小区“红色一家”设咨询点、代办点,可谓无处不在。所谓“四务”,即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依托于这样一张遍布全区的庞大的服务网络,北碚区把政府涉及企业或市民的相关服务直接送到了家门口。

事实上,“三级四务”政务服务网络,不过是北碚区在提升民营经济服务能力方面作出的一项新的探索。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北碚,这样的探索一直在持续地开展,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纳税指标在2019年营商环境考核中全市排名第一。

比如,为了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北碚大力推进“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2018年初,北碚区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4批644项。当年5月,北碚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免费证照邮递,设计专门的北碚政务专递封套,邮政公司在政务服务中心驻点服务,确保证照区内1-2日内送达。当年底,北碚在企业开办领域就实现2个工作日办结,成为当时全市最快的区县之一。

2019年,北碚以“一窗式”改革为抓手,强力推进“物理集中”工作,区行政服务中心面积由过去3000平方米扩大到7600平方米,进驻部门由28个增加到32个,进驻事项由500余项增加到1000余项,前后台人员共计200余人,配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母婴室等便民设施,实现审批服务“只进一扇门”。同时大力推进“一窗式”改革,凭借“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一窗综合出件”运行模式,区政务服务中心减少专窗32个,窗口压减率26.9%,区一窗分类受理事项率达到85.5%,居全市第一。

同时,北碚区率先实现了窗口人员由“审批部门派遣”向“政务办统一派遣”的重大转变,窗口由单部门设专窗变多部门设综合窗,窗口人员由“专科”变“全科”,群众办事从进入大厅就有导办引导、帮办指导,“一窗式”改革解决了窗口忙闲不均问题,实现了办事群众“进一扇门、跑一个窗、办一件事”。

在智慧政务方面,北碚在全市率先使用“一窗综合受理云平台”、“一件事情”系统,配置政务自助一体机19台,并率先建立了专门的网上监管中心。截至9月底,“互联网+监管”事项数据录入覆盖率为52.83%,居全市第二。

“三级四务”服务网络、一窗办、一网办,多种手段并驾齐驱。目前,北碚区行政审批时限压缩率81.09%,全流程网上办率72.25%,公布“零跑腿”事项清单183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973项、“一件事一次办”清单52项、“零材料提交”清单100项。

市区两级共同构建一个完备的扶持政策体系

企业找优惠政策,如同在超市购物

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各个相关部门都在出台优惠政策。但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般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哪些政策适合我、我该如何申报,常常云里雾里。

不过,在北碚,企业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政策超市”,各类政策像超市里整齐码放的商品一样,被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位置,企业一目了然,各取所需。一个简单明了的“政策超市”服务,打通了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了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有意思的是,北碚的这一“政策超市”,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线上,在北碚区政府网、缙享北碚APP、民营经济职能服务平台开设专栏,方便企业和群众自助查询。线下,充分发挥驻企服务专员(亲清特使)的作用,一对一向企业宣传、推广政策,精准指导企业申报享受。北碚区还建立了政策咨询首问负责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政策咨询解释联系人,负责对外宣传解释涉及本单位的所有政策,并提供办理指引。

一个“政策超市”,看似以简单明了的商品码放来方便用户,而它的背后却大有文章——你得有充足的商品来供应。换言之,首先你得建立一个完备的政策体系。在创建重庆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第三个年头,这样一套由市区两级共同构建的政策体系,在北碚已经基本建成。

今年3月5日,市政府出台支持北碚区开展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相关政策,北碚区立即落实责任分工,紧扣三大方面11条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分解,列出22项重点任务,梳理出85项具体工作内容,围绕民营经济集聚发展、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全力推进民营经济改革发展。

从金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端同时发力

多项务实举措有力缓解民企融资难

前不久,北碚区成功申报2020年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深化金融改革试点城市,并获5000万元奖补资金。

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为切实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北碚区制定专门的政策举措,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和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

同时,作为普惠金融试点区,北碚积极争取上级优先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创新产品用于北碚区试点,争取支行在贷款额度、利率、抵押物要求等方面增加自主审批权限。

此外,北碚还争取上级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给予市级纾困资金、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等方面支持;争取上级支持北碚区入库科技企业申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代偿和应急转贷服务;争取上级支持北碚中小微企业申请商业价值信用贷款。

从金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端同时发力,通过这些务实举措,北碚区有力地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例如,通过引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还款期限、下调贷款利率等多种方式,北碚为全区850家民营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约13亿元贷款;通过鼓励区属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落实还款计划调整和续贷担保事宜,北碚13家民营企业续贷约3500万元,平均担保费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16%。

通过引导区内银行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5家大型国有银行在北碚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17亿元,比年初增加8.25亿元,增速高达48.76%;通过“金融超市”,北碚累计向辖区企业推荐2020年辖区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最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50余种,依托民营企业融资“靶向”对接机制,帮助区内近60家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问题;支持区内74家中小微企业向市、区两级转贷平台申请转贷支持,获得续贷资金9.84亿元,企业转贷成本同比下降50%。

上市,直接融资,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本出路。这方面,北碚可谓蹄疾而步稳。目前,北碚民营企业上市数量位列全市第一梯队,广怀集团、长江造型、国贵赛车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储备库,向上市发起冲锋。

获得中央财政的肯定,成为深化金融改革试点城市,北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下一步,北碚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开展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政务信用信息完善、综合性风险补偿以及政策性担保等改革创新工作,提升财政资金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民营经济赋能

北碚创建3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

机器人自动将已经融化成液态的铝从保温炉中舀出来,倒进模具中;另一个机器人从传送带上取下模具,打开,将已经成型的铸造物件抓取出来。另外几条生产线上,机器人正在完成对铸造件的修理、喷漆、打磨、转孔等工序。在北碚区民营企业——重庆顺多利机车公司的车间里,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智能化生产场景。

“以前,工人在极高温条件下凭经验作业,很难保证质量。并且,产品出了质量问题,很难弄清是在哪个生产环节出了差错。”重庆顺多利机车公司负责人周继群说,改造后,实行全程智能作业,确保了产品品质稳定。同时,通过机床上安装的信息采集装置,生产全程中的数据都被记录和储存,哪儿出了差错,后台一目了然。

同样的智能生产场景,在北碚民营制造企业中并不鲜见。在颜宏齿轮厂,一根电机轴承先后要在8台数控机床上进行不同部位的加工,但这些操作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工人只需点击机床上的屏幕、设置参数即可。“智能生产后,一线工人减员50%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了10%,产值和效益提升了20%。”颜宏齿轮厂负责人朱银堂说。

在茂田机械公司,从自动化生产线下来的不再是此前生产了几十年的摩托车离合器齿轮等配件,而是电动医疗器械减速电机、服务机器人减速机和驱动系统等20多个品种的智能产品。

据介绍,2019年以来,北碚区引导神驰机电等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开展了智能化改造,完成智能化改造企业100余家,在全市智能化改造完成率名列前茅。2020年以来,组织协调重庆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北碚区已成功创建3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创建数量位于全市前列。

智能制造的后端,或者说关键的技术支撑,是工业互联网。在这方面,北碚更是一马当先。去年智博会期间,重庆市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在蔡家挂牌成立。此后,北碚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大企业建设数字车间和智慧工厂,鼓励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在北碚蔡家,一个占地近20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已经初见雏形。这里,除了中国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重庆分中心、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西南地区)等中国工业互联网“国家队”企业外,还有重庆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重庆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南威软件西南区总部项目、忽米网“5G工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全国总部和结算中心项目、川仪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设备检测项目等也落户园内,并已建成投用了工业大数据公共开放平台、数字化资产管理运营平台、产业应用决策大数据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7个。

“亲清特使”、企业廉洁联盟等一揽子创新

让干部敢于也愿意为民企送服务上门

今年疫情中,北碚民营企业——重庆智威纸容器有限公司复产遇到了困难。因为土地产权等原因,该公司未办理环保手续,在申请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关键时刻,政府派来的“亲清特使”帮了大忙。“亲清特使”实地查看情况后,现场办公给出“三步走”的特事特办解决方案。第一步是分类简化管理,在完善其他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实行备案管理;第二步是现场指导,及时、合理确定整改方案,主动积极推进排污许可的申报;第三步是督促限期申领排污许可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监测、自主验收、许可证申报。很快,这家民营企业就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

在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北碚创造性实施了常态性的驻企服务专员(“亲清特使”)制度,从环保、经信等数十个涉企业相关部门,选派近300名公职人员“亲清特使”结对服务重点企业,实现规上民营企业全覆盖。“亲清特使”入驻后,对企业的市场预期、生产计划、增资扩股、技改投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困难,进行收集、协调和化解。

在创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过程中,像设立“亲清特使”这样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北碚还有很多。

例如,北碚区发挥“企业廉洁联盟”自律引领作用,会员企业从首批82家发展到215家,提供“廉洁锦囊”60余期;建设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亲”“清”政商关系示范街区;督促落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公职人员正负面清单20条和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责任追究等系列文件制度,划清交往界限,开展科所(站)长评议活动,让公职人员消除顾虑、明确责任,从“企业上门求服务”转变为“干部主动送服务”。

又如,北碚区建立区领导、街镇每年集中走访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四大家”领导与民企恳谈会,开展民营企业“百日大走访”,实现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企全覆盖;上线全市首个民营经济智能服务平台,开发“自己人”APP,推动线上线下直通车服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兑现“零距离”。

爱国企业家卢作孚先生是北碚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财富。为此,北碚区还联合市工商联、西南大学创办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打造数帆楼、企业家之家等现场教学基地,大力传承弘扬卢作孚爱国敬业、实干担当、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累计开展培训班29期,培训3100多人次;线上云课堂7期,在线收视11.8万人次;作孚讲堂已开办12期,观看2800人次。



联系我们

重庆绿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190300958@qq.com

移动端阅读
微信公众号